智慧医疗—生物传感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 第49期SATOL·科学Talk
时间:2023-04-14 14:00 至 2023-04-14 16:30
地点:线上活动
- 免费报名
- 会议通知
- 会议日程
- 会议嘉宾
- 参会指南
智慧医疗—生物传感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 第49期SATOL·科学Talk 已过期
会议时间:2023-04-14 14:00至 2023-04-14 16:30结束 会议地点: 线上活动 详细地址会前通知 会议规模:1000人 |
会议通知
会议内容 主办方介绍
智慧医疗—生物传感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 第49期SATOL·科学Talk宣传图
智慧医疗是医疗发展的必由之路,生物传感技术则是实现智慧医疗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传感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实现远程监测、智能诊断和个性化治疗等多种功能。
本期SATOL·科学Talk荣幸地邀请到三位嘉宾,就生物传感技术在生理信息监测、疾病诊断、生物医学治疗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带来精彩分享。
张强 研究员
张强, 男,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柔性传感器的研究,主要开展可穿戴汗液传感、生理信号传感、可植入电生理传感系统的研制。在Prog. Polym. Sci., Adv. Mater. Angew. Chem. Int. Ed., Adv. Funct. Mater., Adv. Sci.; Anal. Chem.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2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41篇 (IF>15,11篇),撰写6部英文专著章节,主编1部英文专著;被引1800余次;授权专利6项(1项已转让);部分研究成果被新华社、光明日报、网易新闻、Materials 360等30余家国内及国际媒体专题报道,单次报道最高阅读量超过70万。2022年获得国际先进材料学会青年科学家奖章;2020年被英文期刊 Front. Chem. 评为“化学前沿新星 2020”;2020年“防治新冠疫情临床需求及创新方案征集活动”获优秀奖;2019年获得 Materials Horizons 杰出论文奖;2015年入选阿尔伯塔技术创新学者(AITF Fellow)。2020年10月起担任中国创造学会人居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2021年9月起担任吉林省分析测试协会理事。
内容摘要
1.开发高活性传感新材料。构建了高传导分子线网络结构,提出了仿生物组织材料概念,实现了导电、生物相容、特异性响应等性能在分子水平的精准调控。
2.发展生理信息监测新技术。创新了传感器件结构,阐明了分子响应、器件结构、传感灵敏性的影响机制,实现了健康标志物、生理压力的精准监测与健康分析。
3.在脑科学中的应用。研制了植入式脑神经凝胶电极,揭示了凝胶电极结构与信号灵敏性、生物相容性的构效关系,与已报道的柔性脑神经电极相比,实现了在单细胞水平的原位脑神经信号监测与调控。
姜楠 教授
姜楠,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教授、博导,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四川省天府峨眉青年科技专家、四川大学双百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柔性生物医用传感,并开发柔性光化学传感材料和医用器件,重点研关注穿戴式和植入式光化学传感和微流控器官芯片技术及其在疾病的即时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她将材料研发、器件设计和机器学习相结合,同时实现了人体体液中多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即时和动态监测。荣获国际可穿戴计算顶级会议(ISWC)“Honorable Mentions”奖、国际先进材料学会 “IAAM Young Scientist Medal”奖、哈佛医学院“Excellence in Innovation”奖等。她已经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9篇,包括Matter、Adv Mater、Adv Funct Mater、ACS Nano、Trend Biotechnol、Energy Environ Sci、Biosens Bioelectron等。成果被包括Nat Rev Chem,麻省理工科技评论DeepTech,德国Wiley-VCH杂志社Materials Views,哈佛大学HARVARD GAZETTE、美国CNN网站、英国BBC网站等多家国际知名媒体突出报道。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大赛金奖优秀指导教师。
内容摘要
1.柔性光化学传感材料和器件设计和开发。
2.柔性穿戴式和介/植入式光化学传感器在疾病即时诊断和动态监测的应用。
3.人工智能技术在生物医用传感器件开发中的研究。
谢曦 教授
谢曦教授是中山大学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智能生物传感方向学科带头人。谢教授为广东潮州人,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博士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随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Langer教授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于中山大学率领团队围绕发展“材料-电子-生物”交叉学科研究,致力于研制高性能、多功能的微介入式生物传感芯片与电路系统,为新一代高精密生物科研仪器与可穿戴智能设备提供重要技术支持。发表总论文>100篇;近年以通讯作者在Nature Nanotechn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dvances,Nature Protocols, Nature Review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论文>60篇。曾以第一作者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发表论文。申请中国专利共66项,申请国际PCT专利4项,软件著作11件。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区科技创新35人,被评价为“将光电传感技术与生物医学交叉融合,为生物研究和医学诊疗提供前沿工具”。获得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奖”、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青年学者奖”、广东青年五四奖章等多项荣誉。在Nature出版社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期刊(SCI一区,国家“卓越计划”领军期刊)担任副主编。
内1.在活体层面,发展新型的微创式诊疗系统的制备与集成技术,解决实时检测体内疾病的关键难点。
2.在离体细胞层面,系统性发展安全穿刺细胞膜的微纳器件技术,解决多时间点检测、调控活细胞内部信息的关键难点。研究工作在促进生物医学传感检测和生物医学治疗的新工具的发展方面具有很大的前景。
查看更多
会议日程
会议嘉宾
参会指南
会议门票
票种名称 | 价格 | 原价 | 票价说明 |
查看更多
温馨提示
酒店与住宿:
为防止极端情况下活动延期或取消,建议“异地客户”与活动家客服确认参会信息后,再安排出行与住宿。
退款规则:
活动各项资源需提前采购,购票后不支持退款,可以换人参加。
部分参会单位
邮件提醒通知